許多人心中懷抱一個旅行夢,如同電影《白日夢冒險王》中幻想著擺脫一成不變生活、展開大冒險的主角米堤(Walter Mitty)。而在台灣,原本擔任記者的曹馥年,在26歲時決定暫時放下媒體工作去冒險,她將獨自走遍世界的經驗,收錄在山岳文化出版的《出發!到世界討生活:人生逗號,一個女生的環球361天》新書中,與熱愛旅遊的讀者分享。
從小嚮往新聞工作,進入職場後擔任報社記者。在工作、生活日復一日的常軌中,因為一句「如果你只是等待,除了變老以外,將一無所得。」她在2014年初,為4年的記者生涯劃下逗號,背起背包出發。這趟361天的旅程,橫跨了二十七個國家,往南極去近距離觀察企鵝、到南美的阿根廷、智利等,接著轉駁至歐洲的西班牙、德國、冰島等國家,再沿著歐亞交界的土耳其、前往約旦、尼泊爾、印度、澳洲及紐西蘭等。
為了控制旅行經費,她給自己一天的預算只有一千元台幣。當柴米油鹽開始滲入旅行,她每天都必須精打細算:為了買博物館與表演門票,連吃十天法國麵包夾超市特價火腿生菜;盡量挑選划算便宜的青年旅館或靠夜車移動。每天睜眼看見的是陌生的房間、聽著陌生語言,雖總有漂亮風景或有趣事物可看,但心境和以往工作累了的休閒度假截然不同。她說,「比起旅行,某些時刻更像是在世界討生活。」
在世界各地體驗人生,也讓她看盡人性。在厄瓜多,小偷在十秒內偷光她旅行前三個月的所有記憶,筆電、兩台相機、簽證、信用卡與照片全數消失;也曾露宿街頭,和背包客翻著商店外垃圾袋裡的麵包儲糧;甚至在往聖母峰基地營的路上未留意到體力的消耗,因缺氧而昏迷。而在過程中,每每遭遇困難時,也總是遇到無數善良的人們伸出援手,無私地提供她急需的協助。
她說,擔任記者時,最喜歡尋找「人」的故事。一個人旅行,讓她有機會認識更多人。比起美麗的景點或歷史古蹟,與人們的相遇,是她旅路上最深刻的時光,「無論是簡短交談,或共同旅行一段,從他們身上,我得到一把把鑰匙,讓我解開對自己,或對世界的某些疑惑,也看到燦爛的、動人的、殘酷的、傷感的種種人生百態。」
從啟程到回歸,她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她也從拉著資深背包前輩猛問問題的人,逐漸成為分享經驗、回答他人問題的人。透過粉絲團以及講座分享,能夠幫助朋友順利解決旅路上的困難,或實現醞釀多年的旅行計劃,也是她始料未及的收獲。
啓程前幾個月,曹馥年幾乎失去對未來的方向感。她說,這361天的迷航,像是人生的一個過渡、一個讓失速生活踩下剎車的逗號,而在一次次迷路中,她也為自己的心找到出路。
關於作者
曹馥年
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聯合報記者,2014年2月到2015年1月留職停薪環球旅行。過往人生總追逐他人的故事,這一年,讓自己成為有故事的人。
喜歡與人交談和書寫,最大成就感,來自報導帶來的笑容和改變。在嘉義跑地方新聞四年,目前在台南任職,曾獲台灣公益新聞金輪獎、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聯合報正向改變獎。
★旅行故事散見於《聯合晚報》私房新聞專欄、《天下雜誌》網站專欄評論。
★臉書粉絲團:「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