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喜歡到府城台南或是彰化鹿港漫步,穿梭在古老的巷弄中,參觀古蹟,感受濃濃的歷史氛圍。其實繁華熱鬧現代化的台北市裡,一樣有豐富的人文歷史以及先民們遺留下來的古蹟。只要坐捷運到「圓山」站,就能進行一趟知性的圓山與大龍峒台北城市小旅行喔!
▲ 假日午後來趟圓山與大龍峒小旅行〈攝影:小涵〉
捷運圓山站旁的日式建築
圓山、大龍峒小旅行就從捷運圓山站旁的「臨濟護國禪寺」開始。常坐捷運淡水線的人,一定會對列車通過圓山站旁的臨濟護國禪寺黃色外牆有印象,然而許多人不知道臨濟護國禪寺是台北少見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廟宇,至今仍保有日式建築,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臨濟護國禪寺建於1900年,是日治時代台灣總督邀請日本僧人梅山玄秀禪師來台弘法佈教所建,是當時日本佛教在台灣宣教弘法的重要場所,也是台灣唯一冠以"護國"為名的佛寺。
▲ 日式鐘樓〈攝影:小涵〉
現在的臨濟護國禪寺主祀釋迦牟尼佛,寺廟中大部分的建築、大門、外牆等,已經改建為三進四合院的中國宮殿式建築,但木造的鐘樓與大雄寶殿為日治時代所保留下來的建物,就像日本京都看到的寺廟一般。鐘樓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而大雄寶殿是以木結構為主的歇山重簷式建築,屋脊上有鬼瓦,左右兩邊有從屋簷垂下的"鎖樋",處處可見日本建築的巧思。
▲ 雄偉的大雄寶殿〈攝影:小涵〉
漫步大龍峒
從圓山沿著庫倫街往承德路與重慶北路方向走,不到10分鐘就能抵達大龍峒。大龍峒過去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居住地,叫做大琅泵社。清朝嘉慶時來自福建泉州的同安人在此開墾,將大琅泵改稱大隆同,至清朝道光與同治年間,因為許多考上舉人秀才等文人都出於此地,所以有大龍峒之名出現,並沿用至今。
台北孔廟
看到寫著「萬仞宮牆」的牆壁就知道來到孔廟了。台北孔廟是每年教師節台北市舉行祭孔大典的所在,一直以來都是由孔廟旁邊大龍國小的學生擔任佾生。但許多人不知台北孔廟是1925年由多位地方仕紳所建,是台灣唯一一座由民間所建立的孔廟。
▲ 台北孔廟的萬仞宮牆〈攝影:小涵〉
台北孔廟是由泉州名匠王益順所建立,其主要的作品除了台北孔廟外還有艋舺龍山寺與新竹城隍廟。假日的午後,漫步在台北孔廟內,好好感受寧靜的書香氛圍。
▲ 台北孔廟〈攝影:小涵〉
保安宮
台北孔廟旁的保安宮是大龍峒的信仰中心,於1742年所建立至今已有270年左右歷史,是台北最古老、最重要的廟宇之一,被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是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當初泉州同安人來到大龍峒後,因為許多人生病了,因此從家鄉福建泉州同安慈濟宮主祀的保生大帝乞靈分火來到台灣大龍峒,從此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直到今日。
▲ 保安宮是大龍峒的信仰中心〈攝影:小涵〉
保安宮除了是大龍峒的信仰中心外,其建築本身非常具有藝術價值。廟宇內的木雕、石刻、彩繪、泥塑、屋脊精緻細膩,牆上的每個雕刻都有其緣由與故事。保安宮在1917年重修時,聘僱了兩組工匠同時修建廟宇來拚場,以正殿的中軸線分為左右兩邊,由兩位當代的木匠大師在此作對場,造就現在的保安宮左右兩邊有些許差異。想要更加了解保安宮的歷史文化與藝術,每週六日都有免費導覽服務,平日也可以上保安宮官網預約導覽。
▲ 在保安宮可以欣賞台灣傳統廟宇之美〈攝影:小涵〉
四十四坎舊址
在保安宮山門的旁邊有塊四十四坎舊址的石碑。原來在保安宮落成後,由當時的王、鄭、高、陳四戶合資在保安宮西側建造店鋪,兩排共四十四間店鋪,一間稱為一坎,所以稱為四十四坎,隨著時代變遷,道路拓寬而被拆除。
▲ 保安宮旁的四十四坎舊址〈攝影:小涵〉
四十四坎已不復在,同一條街上,是現代化的水泥建築,有各式商家。然而在這裡有幾間充滿文藝氣息的咖啡廳,結合傳統藝術與文創,很適合做為這趟台北圓山、大龍峒城市小旅行的最後一站。
▲ 現在的四十四坎〈攝影:小涵〉
▲ 海桐藝術中心結合咖啡廳與文創,這裡有大龍峒金獅團的獅頭與介紹〈攝影:小涵〉
繁華熱鬧的台北市裡其實有許多值得我們探訪的歷史古蹟與故事。只要輕輕鬆鬆坐捷運來到圓山站,就能進行一趟非常知性、有意義的圓山與大龍峒巡禮。在圓山我們可以看到彷彿與日本京都寺廟一般的建築,來到大龍峒可以感受台灣傳統寺廟之美,走累了找一間喜歡咖啡廳享受悠閒的午後時光,晚上在大龍夜市品嘗在地小吃,這就是一趟完美的台北城市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