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奔向外婆的澎湖灣,在這夏天! | 跟著我走 | 琳許

澎湖群島,位居臺灣海峽東南方,亦稱「菊島」。由90個大小島嶼島礁組成,是全國唯一由火山熔岩(玄武岩)組成島嶼。由於位於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且具有港灣的優越條件自古以來即為重要的移民中間站及軍事要衝,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地區。

交通方便:

從台北出發,最快速的方式為搭飛機,50分鐘左右即可飛抵澎湖馬公機場,一下機便可租機車展開行程,且各離島間皆有船班。

2.JPG
▲飛行只需50分鐘左右〈攝影:琳許〉

自然景觀特殊: 

火山島特殊的地質景觀,在觀察和欣賞各種天然地質景色裡,充分了解火山島的特色。

1.「風櫃聽濤」位於風櫃半島的末端,此處玄武岩柱狀節理明顯,因海浪侵蝕形成狹長的海蝕溝,海蝕溝的底處再被侵蝕成海蝕洞,於是,由海蝕洞順著節理縫隙形成一個通到地面的小孔,遇南風漲潮時,長浪沿著海蝕溝灌入,海蝕洞內空氣受到擠壓後,海水由縫隙噴出,發出明亮的呼嘯聲。

IMG_5487.JPG
▲風櫃聽濤〈攝影:琳許〉

2.「小台灣」位於七美嶼的東北方海岸,為一座天然海蝕平台,是海浪經年累月拍蝕的結果,退潮時海蝕平台貌似台灣島輪廓,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

6.JPG
▲鬼斧神工的海蝕作用〈攝影:琳許〉

3.「鯨魚洞」位西嶼鄉西北海岸,屬柱狀玄武岩,東側現留有二支海蝕柱,是另一海蝕拱門頂部崩塌所形成的;鯨魚洞原為一玄武岩的海崖,經過海蝕作用將玄武岩不斷的侵蝕,最後貫穿成一海蝕拱門。外觀上狀似一隻鯨魚的頭部。

7.JPG
▲西嶼的鯨魚洞〈攝影:琳許〉

歷史人文古蹟豐富:

澎湖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遺留有許多歷史遺跡,遊走其中,感受先人的開墾和智慧。

1.「石滬」為澎湖海邊常見的一種捕魚設施,最典型造形是由兩座心狀石滬所構成,故稱之為「雙心石滬」,以七美島北面海崖下的雙心石滬最為知名。

5.JPG
▲七美雙心石滬〈攝影:琳許〉

2.「二崁菜宅」是位於西嶼中段的臨海聚落,聚落裡有澎湖特有的人文景觀-蜂巢田,是以咾咕石和玄武岩堆砌而成的矮牆,當地居民稱作「菜宅」,意思為給菜住的家,目的在於對抗澎湖冬天的東北季風,以便抵抗強風和種植植物。

8.JPG
▲就地取材建成抵擋東北季風的咾咕石牆〈攝影:琳許〉

3.「跨海大橋」橫跨白沙、西嶼兩島之間的吼門水道,全長共計2,494公尺,橋下水道水流湍急,為澎湖海域第二險流。每當冬季東北季風來臨,更是怒濤洶湧,行船困難。因此於1965年跨海大橋開始興建,於1970年完工通車,解決了往來漁翁島的交通難題。

pic_658_6.jpg
▲跨海大橋工程浩大〈圖片:交通部觀光局〉

推動觀光不忘保育:

1. 「望安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矗立於望安嶼的東南方。望安自然生態在館內一覽無遺,候鳥、保育生物和主角「綠蠵龜」一一詳細介紹,除了龜種的特徵辨別及分布環境,連海龜與民間祈福活動「上元乞龜」,都納入館內的展示內容,寓教於樂,讓旅程更添一分知性。

10.JPG
▲望安的綠蠵龜保育中心〈攝影:琳許〉

2. 「澎湖海上花火節」為夏季夜空裡,最令人期待的璀璨盛會。 澎湖海上花火節於觀音亭園區舉辦,絕美的煙火於得天獨厚的海灣裡施放,與浪漫的西瀛虹橋相互輝映。

11.JPG
▲觀音亭每年初夏舉行的花火大會〈攝影:琳許〉

令人食指大動的在地美食:

因漁業資源豐富,海鮮比起本島更價廉物美且選擇更多(如海膽、各種螺類貝類和鮮綠的海菜),各種海鮮醬更是最佳伴手禮的選擇。

1.燒酒螺 在礁石散佈的潮間帶,可輕易發現螺類貝類的蹤跡。相較於台灣的燒酒螺,澎湖的又大又新鮮,輕輕一吸就可以吃到螺肉。在馬公觀音亭及白沙通梁古榕邊皆有販售。

12.jpg
▲燒酒螺新鮮味美〈圖片:網路〉

2.小管米粉 澎湖小管鮮甜彈脆,透著新鮮的粉紅色澤,和品質一級棒的澎湖米粉是絕配。是澎湖最火紅最隨處可見的在地小吃。

13.JPG
▲小管麵線是最火紅的澎湖小吃〈攝影:琳許〉

3.牡蠣 因為澎湖的海水鹹度很高,是台灣的三倍,所以牡蠣的肉質更為Q彈,海上烤生蚵吃到飽是極受歡迎的活動。通常還搭配著料多味美的海鮮粥和釣花枝的體驗。

14.JPG 
▲正宗澎湖炭烤生蚵〈攝影:琳許〉

1.JPG
▲品質一級棒〈攝影:琳許〉

4.野生海菜 澎湖的海菜收長在零污染的海岸礁岩、海岸潮間帶,營養價值高,常在湯類料理中出現,更增添天然海味。

15.JPG
▲澎湖的海菜煮湯好好喝〈攝影:琳許〉

澎湖,濃濃的人情味招喚著你;小管、生蚵、黑糖糕、麵線、仙人掌冰,勾引著你的味蕾;湛藍漸層的海洋和潔淨的沙灘及稀有的玄武岩地質景觀牢牢抓住你的視線,來吧! 奔向外婆的澎湖灣,在這夏天!

 
就愛去旅行同好社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