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年後少了李成桂、文定王后、朝鮮高宗的景福宮,多了穿著牛仔褲,手拿星巴克悠哉悠哉著拍照遊園的阿豆仔。朝鮮王朝若未終結,豈有容草民在此遊蕩閒晃之道理?而少了太王太后的宮殿,完了肅殺結了肅穆,陪襯的遊客嘻笑聲卻顯得格格不入。
命運多舛但從未被遺忘
特意的壬座丙向似乎沒有帶來太祖所期望的順遂,戊寅靖社後被拋棄的景福宮,在取得兩吉一凶的卦象之下扳回一城,但劫難尚未終結,幾經的大火、戰亂,兩百多年如同被火山灰覆蓋的婆羅浮屠就此沉寂,直至興宣大院君的極權復甦了景福。勞民傷財事小景福重建事大的無上王權成就了佔地五十七公頃的新景福。
即便是無數血淚所堆積出的成品依然敵不過人心的殘酷貪婪,日韓合併後的日本朝鮮總督府開始拆除這塊錦天繡地。接下來獨立的大韓民國則繼續重建著在歷史中更迭不斷等待重獲新生的景福。
話題之門
身為宮殿正門的光化門從最初之「午門」,之後的「正門」,到世宗重修時期改名為「光化門」至今依然保有高度的話題性。2010年重新恢復的光化門匾額採用了高宗時期負責景福宮重建的訓練大將任泰瑛所題寫的漢字匾額,而非1968年重建時朴正熙題寫的韓文匾額。
對於使用朝鮮漢字還是朝鮮世宗主導的朝鮮語文字來題匾才能有力表現出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與精神,一直都是個難以形成共識的無解題。一塊漢字匾額引起多少經過的議論紛紛,也真難為了這未曾安寧過的宮殿正門。
永遠的門將
朝鮮時代的門將交接在二十一世紀的南韓民主政體中以每小時為單位交接站崗,歷史傳統的維持取代了保宮衛國的功能。嚴響之時,黃袍紅衫的守門將與紅袍藍衫的從事官帶領著士兵步入交接,鮮色緞面衣著配著長刀、大旗透過陽光成像在眼中的絢麗肅穆停止了一切鼻息。三嚴響起,交接結束,圍觀者散去便是等待下一個圍觀的開始。太陽底下看似平靜安詳的景福宮,只是當下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