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克里王朝(Chakri Dynasty)自拉瑪一世將首都遷至拉塔那科欣島(Rattanakosin Island)後,將這座首都命名為「恭貼瑪哈納空、阿蒙臘達納哥辛、瑪欣他拉育它耶瑪哈蒂洛樸、諾帕臘叻差他尼布里隆、烏隆叻尼衛瑪哈沙坦、阿蒙披曼阿瓦丹沙鐵、薩伽塔蒂耶維沙奴甘巴悉」,也就是現今當地人簡稱的「恭貼瑪哈納空」(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這個世界最長的地名所代表的意思為「偉大的神仙京城,永恆的綠寶石城,堅不可摧的因陀羅之城,九個寶石的王都,豐裕的大樂園,天王的聖宮,由因陀羅給予、毗濕奴建造的京都」。哼著搖滾團體Asanee Wasan為這地名所創作的歌曲,冗長瞬間成為隨口即哼的小調。
▲偉大堅不可摧的神仙京城《攝影:依察》
輝煌的恭貼瑪哈納空
談起曼谷,百貨林立美食遍地的暹羅廣場取代了已被稱為舊城區的拉塔那科欣島成為大多數外國觀光客心中的主流,舊城區少了喧鬧,炙陽、運河、堡壘、斑駁城牆流淌著濃濃古意。
▲佛具行的迦梨女神(Kali)《攝影:依察》
二十一公尺高的巨大紅色柚木鞦韆架(Sao Ching Cha)聳立在蘇泰寺(Wat Suthat)前,高聳入雲的彷似通往另一個時空的通道,空蕩蕩的鞦韆架少了鞦韆的陪伴或許孤獨,更缺失了原有與世界共同的「動性」,但依然歲歲年年認真執行自己身為曼谷地標的任務。
▲寧靜愜意的老曼谷《攝影:依察》
天神入凡間的階梯
人稱微笑佛國的泰國實際上深受吠陀文明的影響,鞦韆架是拉瑪一世將首都遷至拉塔那科欣島時,依婆羅門教的習俗而建,為的是迎接到人間庇護老百姓溼婆(Shiva) 和的毗濕奴(Vishnu),卻克里王朝時期,鞦韆儀式由原本農曆一月的洪水季改成農曆二月河水處在低水位時舉行。
▲天庭與凡間的橋樑《攝影:依察》
婆羅門教祭司在鞦韆時要用嘴取下掛在支柱上的錢幣,但由於意外頻頻,最後在拉瑪七世時終結了祭祀活動。木柱在多年來飽受風吹雨淋雷擊祝融之後,幾近無法支撐自己年邁的身軀,2006年10月在十六座佛寺的十六位高僧誦經下,拆除重建,前身則入住曼谷國家博物館 (Bangkok National Museum) 。鞦韆,作為一個神聖與世俗連結的文化象徵,斷開了這個紐帶,是否也疏離了與神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