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行囊,坐上火車,踏上台灣鐵路之旅,深入看似熟悉卻陌生的站點城市,想停就停,想走就走,隨心所欲,來趟放逐身心靈的微旅行吧。
台灣鐵道歷史悠久,各有其特色,也各有其故事。一起回憶造橋火車站,漫遊苗栗造橋鄉。
百年驛站-造橋火車站
造橋火車站於公元一九零三年通車,至今已為百年驛站。站房原為日式木造建築,遭發生於民國24年的關刀山大地震震毀,重建後的站房採用平頂式水泥長方形格局,為台灣首座混凝土平頂建築。
*苗栗造橋火車站為山線鐵路南下第一站,北行竹南,南至豐富。
造橋庒曾是全台最大的磚、瓦、木炭產出地,加上錦水礦產的開發,旅客絡繹不絕,火車站周邊因而曾經繁華,風光一時。如今,雖因公路交通發達,分散旅客,火車站已列入無人看管的招呼站,但其站前的廻廊及廊柱,仍透露其當年的氣派。
*公元一九三五年為日本裕仁太子來訪而改建,為台灣首座混凝土平頂建築。
*站內座椅仍保留原木造站體的形式。
*至今已是無人看管的招呼站,牆上的火車時刻表也已不再準確。
*古站的現代衝擊,可使用悠遊卡、一卡通、臺灣通及遠通ETC卡。
*想像二座岸式月台人來人往的情景,相較現今稀少慵懶的乘客,不勝唏噓。
造橋火車站古蹟尋禮
*出火車站後從左手邊開始展開半天的造橋庒追思之旅。
站長宿舍群
已為招呼站的造橋火車站,現已轉型塑造為「文化休閒車站」,保存先民留下的人文資源及百年古蹟,更是造橋地區民眾散步、踏青、拍照留念的首選。
*站長宿舍全是用台灣優質檜木建造而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驛長宿舍。
*因應錦水礦場開發而擴編的人員所建立的員工宿舍(驛務棟),歷經關刀山及九二一地震,仍屹立無恙,至今已九十餘年。
*日式建築特色「出窗」,為突出牆身的窗戶。
*日式建築通常對角線會有與面相接的矮窗,稱為「地窗」,以達到自然換氣的效果。
*木造建築會在基礎部分設置小開口,稱為「床下換氣孔」,用意在使一樓地板通風,以防止潮濕。
*造橋地區的第一口井,已是百年老井。早期南下的機關車(火車頭),會在造橋火車站放水給民眾使用,培養交通與民生共存的濃濃人情。
農會(舊式穀倉)
舊式穀倉改建而成的農會,文旦、南瓜、冠軍鮮奶等造橋地區的農產品陳列其中,滋潤旅程中的味蕾。
*民國22年創立至今已80餘年歷史,由當初造橋庒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而成。
口山步道
口山步道海拔68公尺,原為造橋村、朝陽村和談文村之間重要的聯絡道路。雖是低矮丘陵,若天氣好時更可遠眺北方的竹南及中港溪、西邊的台灣海峽和東邊的加里山,視野遼闊,擁有一級的展望。
*造橋國中旁的口山步道登山口。
*苦苓樹林,每年三、四月藍色小花盛開,花景美麗動人。
*據說是為了紀念開闢口山步道的周生而命名。
*平緩的丘陵卻有極佳的視野望,屬於大眾化的登山路線。
口山步道山腳下大草原
口山步道山腳下是個非常平坦的大草原,可以愜意的搬張躺椅來個日光浴,享受野餐的趣味。
*思緒隨著陽光下隨風飄逸的芒草飛翔。
景觀咖啡廳
再往山下走,路口處隨著映入眼簾的是反射古色古香的涼亭及優雅的噴水池的大綠池。累了,在此小憩放鬆一下,祭祭飢腸轆轆的五臟廟,或者點杯咖啡,擺上最自豪的姿勢,與眼前美景留下永恆的回憶,劃下漫遊造橋完美的句點。
*花園、綠池及日光屋,慢活在造橋。
從造橋火車站出發,一路追思古蹟、山林步道享受芬多精、大草原野餐或景觀餐廳休憩,再回到造橋火車站。路線不算長,也不算短,山林步道也非常平緩,適合全家老老小小一起尋找周末的小確幸。
【交通方式】
火車
台鐵區間車南下山線到造橋火車站。
汽車
中山高速公路「南下」:下竹南交流道,左轉接台1線,右轉接台13線直行,右手邊可見造橋火車站。
中山高速公路「北上」:下造橋交流道,接台13線直行,右手邊可見造橋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