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票低廉的秘密?廉價航空的初探索 | 旅行常識 | 莎拉

猶記得在農曆年期間,新聞媒體大篇幅的報導廉價航空班機誤點的事情,而在往後的一個月內,班機誤點的新聞也經常見報,除了乘客的權益受損外,也影響了普羅百姓對於廉價航空的形象。廉價航空其實已在國外盛行了好長一段時間,2009年才由Air Asia打頭陣,讓亞洲吹起這陣流行風潮。但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大多數民眾目前對於廉價航空持有負面態度與形象,是否廉價航空真的這麼不可取?如果是,又為什麼它們至成仍在國外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消費者習慣將所有原罪推歸於「廉價」這兩字,其實廉價航空的原譯,指的是「低成本 Low Cost」,是廉價航空的始祖美國西南航空,針對傳統航空業者的經營模式加以改良,以最經濟效益的方式來提供服務。那麼何謂航空業的經濟效益模式?

密集的航班

航線的佈局是航空業者最核心的價值,因此對於廉價航空來說更是重要。在低票價的情況之下,只有把載客量大幅提升,才能賺取合理利潤。因此常常可見他們的航班表,在抵達機場之後,只停留一個小時不到,甚至只有30分鐘,便起飛前往下個目的地。如何在這短短的30分鐘內,分批讓乘客上下機、裝卸載行李、加油…等,這便是他們的真本事了。當然,也因為密集的航班的佈局,在準點率上的表現就會失常,因為只要在一個機場,一個小地方失了準,就會影響到接下來準點表現,這其實就是一種骨牌效應,一個骨牌倒了,其他骨牌也會接連應聲倒下。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於廉價航空有著這樣的印象。

採用安全性高穩定性好的飛行器

飛機的維護成本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支出之一,因此在降低成本的考量上,他們在採購飛機的選擇,均以目前航空市場上已普通流通的飛行器為主,主要原因便是考量到日後在維修及航空人才的運用上,都是最經濟的表現。套一句俗話:雖然這不是最新型的飛機,但卻是CP值最高的選擇。

回歸最原始的消費習慣:使用者付費

多數第一次搭乘廉價航空的消費者反應,為什麼廉價航空沒有提供機上餐點?為什麼行李要另外用秤重的方式計價?其實,他們只是讓一切服務,都回歸到使用者付費的習慣。傳統航空業者,將機上餐點視為免費服務之一,但其實一切的服務費用,都已包含在機票中,行李計價亦是如此。廉價航空的計價,只是回歸最初,把所有服務都拆列出來,供消費者自行選擇,有需要使用的的,才需付費。如此透明的訂價,其實應該是要大力鼓掌的,不是嗎?

幫助廉價航空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武器,當然不只上述三點,但其實這三點,間接反應了大家對於廉價航空的疑慮:常誤點、安全性低、服務不佳。觀察一下今年二月份的航班準點率報告,其實,就連國內的兩大航空龍頭:華航和長榮航空也都有誤點的時候﹝準點率分別為95.27%、94.8%﹞,反倒是全亞洲航空的準點率表現滿點;年初由德國航空事故數據評估中心所公佈的飛安表現前60名中,其中也不乏廉價航空上榜,包括EasyJet, Air Asia, Ryanair等等。光憑這些數據,對於亞洲消費者的開放與接納與否,幫助還是有限,畢竟這樣的轉變是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和長久以來的認知,唯有實際體驗,才能知其所以然。Now Everyone can fly,讓人人都能飛;這是Air Asia的標語,也正是廉價航空存在的價值。

 
就愛去旅行同好社 - 審查制
Facebook Group · Member Only
 Join Group 
 

我要留言